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46篇
  免费   786篇
  国内免费   108篇
管理学   11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1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44篇
丛书文集   1734篇
理论方法论   737篇
综合类   9464篇
社会学   1877篇
统计学   4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337篇
  2015年   423篇
  2014年   934篇
  2013年   1315篇
  2012年   1086篇
  2011年   1155篇
  2010年   855篇
  2009年   861篇
  2008年   842篇
  2007年   1014篇
  2006年   882篇
  2005年   833篇
  2004年   788篇
  2003年   671篇
  2002年   557篇
  2001年   475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 毫秒
991.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civil society and development in Asia by examining the role of ethnic identity in anti-development movements. Local and transnational movements by civil society actors against dams, mines, and deforestation have gained increased attention in academia and activist circles in the last decade, often used as evidence in arguments that development as part of neo-liberalism and/or state-led socialism is faltering. Furthermore, tribal, indigenous, and minority communities are often portrayed as having a closer relationship to the environment, which is seen as instrumental in their opposition to development projects. While agreeing with these arguments to some exten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local context of anti-development movements using research from fieldwork in the Indian state of Meghalaya and argues that struggles over development projects are also struggles over ethnic identity. In Meghalaya, civil society actors from the Khasi ethnic group have opposed several large development projects on the +grounds that these projects will attract labourers from Bangladesh and other parts of India, threatening the survival of the Khasi ethnic group.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livelihoods, and loss of land are rarely a concern. The failure to recognize the influence of ethnic identity politics in critiques of development raises the risk of misreading both the extent of anti-development sentiments in civil society and the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projects to be reframed by proponents into an acceptable ethnic guise. Furthermore, the actors contesting development through identity politics are overwhelmingly from urban areas, leaving rural people with limited access to civil societ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dd a critical perspective to current literature on development and civil society using empirical examples from one of the least researched regions in Asia.  相似文献   
992.
加里.斯奈德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其诗歌创作不仅借鉴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题材,运用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技巧,并体现出中国古典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93.
文化批判理论自问世以来,产生了持久的历史影响,虽然时易事移,但我们可以发现至少在现象层面上,文化工业在中国已渐成规模,并影响着大众的生存方式和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994.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美、日动画片在我国广泛传播,其主要方式是各级电视台的少儿节目播放和影院放映,一度竟达到了动画片总播出量的90%以上,其特定的艺术审美取向与文化价值观对中国青少年发生着深刻影响。由此,广大青少年在认识本土文化与想象外国文化时都会出现错位,从而使文化想象与文化影响在双重甚至多重转换中呈现出复杂形态。  相似文献   
995.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浅议颜色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五彩斑斓、赏心悦目的颜色,这些颜色在为人类提供视觉享受的同时也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深入到了各民族文化的各个层面。在英语中,颜色词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本文试图从情感色彩、中国特色词汇、政治经济和思维认知的角度探讨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加强英语学习者对颜色词深层文化意义的理解,促进文化共享和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996.
嫦娥原型所蕴涵的文化精神,表征了女性对于生命自由的追求,对人与自然、人与人有机和谐关系的渴望,昭示着未来女性的成长之路:当代文学女性不仅回归了女神的文化精神,生命力得到了张扬,主体性得到了确认,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将走向和谐共荣的文化生存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997.
悲恋诗、悲怨诗、弃妇诗和悼亡诗是中国古典悲情诗的四种形态,完整地构成了表现古代爱的悲情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蕴。通过分析四个形态来审视中国古代悲情文化的审美内涵,透视中国古代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她们的凄凉命运。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西方(人类)文化哲学史的考察,可以发现西方哲学中有几次"转向"对人类文化哲学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几次哲学"转向"逐渐废除了认识论作为第一哲学的特权,最终使得系统的现代文化哲学得以建立起来。具体而言,维柯、赫尔德、卢梭等人分别提出了哲学的"语义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和"民族学转向",试图在现代哲学思想的语境下构建文化哲学,而卡西尔则在整合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号学转向",把符号思维确立为哲学的新原则,由此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999.
梅山武功是一种在湖南新化农村广为流传的地域拳种,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征.其形成和发展是多种社会因素影响和作用的结果,要以发展为主题,科学分析梅山武功历史流变,以期为继承与发展梅山武功服务.  相似文献   
1000.
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面临的认同分化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在这里作者主要探讨的是横向的阶层分化:首先从认同整合的角度回顾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公民权”和“人民”两种认同整合机制;其次,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阶层认同分化的角度分析了民族国家面临的政治挑战;最后,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国家以及当代中国在这一问题上面临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